官方微信公众号

产后攻略

产后抑郁症:理解、应对与关爱

  产后抑郁症


  产后抑郁症是指女性在产褥期(通常指分娩后6周内)出现的明显抑郁症状。这些症状包括情绪低落、快感缺乏、悲伤哭泣、担心多虑、胆小害怕、烦躁不安等,严重时可能失去生活自理和照顾婴儿的能力,甚至产生自伤、伤婴的念头或行为。


  常见症状


  产后抑郁的早期症状也许并不典型,但是如果在最近一周内大多数的时间出现以下表现,就要警惕产后抑郁的可能:

  以前喜欢做的事情,都不想做了,刷到搞笑的视频也笑不出来了。

  会因为一点点小事,或别人一句不经意的话就伤心流泪。

  遇到事情总喜欢往最坏的方面想,没有发生过的事情也会如临大敌,爱钻牛角尖。

  变得敏感或偏激,容易发疯、嘶吼、摔东西。

  容易发呆,大脑反应变慢,听不进去别人说话,常常沉浸在自己的逻辑里。

  认为自己很没用,看不到希望,对未来没有期待。

  可能会伴随躯体不适感,如头晕头痛,心慌胸闷,没胃口或暴饮暴食。

  睡不着或睡太多,早醒,或睡不安稳。


  可能的成因


  产后体内激素急剧变化,会使她的身体感到非常疲惫、消耗大,从而易出现抑郁情绪。

  女性当妈妈后,睡眠时间不足,身体得不到休息,生理上的不适会作用于心理,引发抑郁或焦虑的情绪。

  有了孩子的妈妈几乎24小时都要围着孩子转,不能再随意支配自己的时间,从而失去了自我。

  生活中负面事件增加,如:失去经济来源、育儿方式有分歧、家庭成员承担育儿及家务的责任分配不公平等等。

  孩子出生后,家人的注意力会全都放在孩子身上,却忽略了最应该被关心的妈妈们。如果这时丈夫不给予理解和支持,妈妈们就很容易陷入悲伤和自责中。


  如何走出产后抑郁?


  家人怎么做?

  多和她聊天,沟通育儿观念和分歧,允许她表达负面情绪,不要随意指责。

  主动帮助照料宝宝,让她得到充足的休息。

  鼓励她去做产后康复,并支持她做一些喜欢的事情。

  多陪她出去走走,亲近大自然,放松情绪,释放压力,保持积极的心态。


  自己怎么做?

  保正充足的睡眠,规律的作息和饮食习惯,有助于情绪稳定。

  给自己做好心理建设,适应自己身份的改变,降低心里预期,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适当和家人或朋友倾诉,或与有经验的妈妈们沟通,寻求支持,千万不要什么事情都自己扛。

  适当运动,多晒太阳,是舒缓压力的一种很好的方式。

  不要将关注重点只放在孩子身上,多爱自己一点,培养一些兴趣爱好,让自己的精神世界丰富起来。

  自我调节没有改善时,应积极求助专业心理咨询或医生。


  放松训练


  深呼吸练习:每天进行几次深呼吸,每次5-10分钟,用鼻子缓缓地吸气,想象一下新鲜的空气在全身扩散,把肚子鼓起来,慢慢数到三,停一秒,然后用嘴巴慢慢呼气,想象着正在把压力和紧张释放出来。


  渐进式肌肉放松训练:在做之前可以先做几次深呼吸,然后依次练习收缩和放松每个肌肉群,从脚开始,逐渐向上至头部,你会识别每组肌肉的紧张状态,并体验放松的感觉。


  冥想练习:找一个安静的地方,闭上眼睛,想象自己正处在一个让你感到快乐和放松的地方,比如说想象坐在日落的沙滩上,听着海浪拍打岸边的声音,闻着大海的味道,感受脚下细细的沙子,微风轻拂脸庞……任何让你感到快乐的环境都可以想象,调动全身所有的感官仔细体验,运用积极的想象力,把自己带回属于自己的快乐星球上去。


  心理门诊简介


  心理卫生(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心理功能处于适宜的健康状态。受女性自身生理特点的影响,在月经期、青春发育期、妊娠期、产后期、更年期等特殊时期,更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强迫、睡眠障碍、躯体不适等,其中在经前、产后、更年期这三个阶段表现更为明显。


  为了广大女性的身心健康,我院开设“心理门诊”,方便早期发现女性在特殊时期的异常心理变化,缓解不良情绪引起的躯体不适,促进家庭生活和谐。


  出诊时间:周一、周三、周五全天(普通门诊)

  门诊地点:妇女儿童保健部三楼312室

  门诊医师:


微信图片_20241017170337.jpg

苗蕾

主治中医师

高级心理咨询师

高级公共营养师


  毕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曾在徐州市东方人民医院进修学习,跟随徐州市名老中医学习多年,擅长中药调理身心亚健康状态。

  擅长:中医辨证治疗产后"月子病",中医体质调理,哺乳期乳腺疾病的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焦虑症,抑郁症,失眠,心身亚健康状态等。


  文字|苗蕾

  编辑|李钟彧

  审核|李晓辉

  编审|刘燕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