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公众号

儿科攻略

抓住高危新生儿干预治疗的黄金期

徐州市妇幼保健所副所长、儿童保健科主任褚英

  从2006年至今徐州市妇幼保健所儿童保健科通过对高危儿出院后随访、筛查、评估、干预等综合手段进行延续医疗服务,已有效治疗高危儿近4000例,这些高危儿中很多孩子的智力水平和肢体水平达到了正常孩子的标准,有些甚至超过正常孩子。

  那么什么是高危儿?什么原因导致高危儿的发生?如何早发现早干预?

  产前产时产后的不良因素均可导致高危儿产生

  高危儿是指在胎儿期、分娩时、新生儿期受到各种高危因素的危害,日后可能发生残障(运动障碍、智力低下、语言障碍、癫痫、多动、学习困难、自闭、行为异常等症状)的婴儿。

  导致高危儿的发生因素有:

  高危胎儿:产妇年龄超过35岁或小于16岁;孕期出现中度或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孕期发热、腹泻、病毒性感染等;本次妊娠有先兆性流产、保胎治疗、母婴血型不合等;孕妇贫血。

  高危新生儿:早产(孕期<37周),过期产(孕期大于42周);新生儿体重小于2500克或大于4000克;生产过程中出现胎盘早剥、胎位不正、胎膜早剥离,脐带绕颈、打结、细小,胎盘老化、钙化、梗塞,羊水过多、过少、有污染;有宫内窒息史或出生时窒息≥5分钟; 新生儿有病理性黄疸、核黄疸,或黄疸持续过长(母乳性除外);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期感染、发热、抽搐。

  如何早期发现小儿发育异常

  家长可用以下方法,早期发现宝宝异常。

  新生儿期(1个月以内)出现:1.哺乳困难,小儿出生后不会吮吸,或吮吸无力或拒乳;2.哭声微弱,小儿出生后十分安静,哭声弱或易哭闹;3.自发运动减少,出生后不动,呈无力状态;4.新生儿痉挛:易受惊,抽搐或烦躁不安。

  1-3个月:拇指内收,手紧握拳头或上肢内收内旋,不注意看人,头部不稳定,颈不能竖直,左右摇动,俯卧位不能抬头(正常2月小儿科抬头30-45度),全身僵硬或松软,呈非对称性姿势,头和手频繁抖动。

  4-5个月:不注意看人,表情呆板,目光不能追随人和物,竖抱时头仍不能抬起,不会翻书,俯卧位抬头小于90度,不能用前臂支撑负重,手不灵活,不伸手抓握或只用一手抓物,身体逐渐变得僵硬,扶站时双足尖着地或两下肢过于挺直,交叉等。

  6-7个月:看不到手、眼、口的协调姿势,手抓物很快松开,姿势呈非对称性,头背屈、肩后伸,下肢硬性伸展交叉,扶站时足尖着地。

  8个月仍不会做,10个月不能用手捏东西,一岁半不能站立行走,两岁仍说不出单字。

  高危儿要定期检查

  高危儿出院后进行随访、筛查、评估、干预等综合手段可以让高危儿在出生后0-3岁这个大脑发育的关键期得到比较好的修复和代偿、减少脑瘫和智力低下的发生。

  一般高危儿定期检查的安排如下:出生后7-10天检查一次;半岁前每月检查一次;半岁到1岁之间,2月检查1次;1岁到2岁间3月检查1次;2岁后每半年检查1次。

  干预越早,效果越好

  高危儿的治疗要谨记六字方针 “早期、综合、坚持”,而且家长不能单纯的依赖药物治疗,要遵照医嘱针对于孩子进行个性化的训练,促进高危儿的早期发展。

  孩子越小,大脑发展的代偿能力越强,因为0-3岁是儿童大脑发展最快的时期,也是大脑很多能力发展的关键是时期,适当的刺激和训练,可以促进儿童大脑功能的发育。

  首先要为“高危儿”提供丰富的刺激,如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运动觉等,引导孩子多看、多听,为孩子提供足够的体验机会,让孩子在体验中学习,促进孩子感知觉能力的发展。此外,还要注意锻炼孩子的运动能力,帮助孩子学习竖头、抬头、翻身、坐、站、走、跑、跳等协调运动,引导孩子用手准确抓取玩具等物品,完成收手部精细动作的发展。结合日常生活,为孩子提供丰富的语言环境,引导孩子听懂语言、应用语言。同时锻炼孩子与人交往的能力。

  “高危儿”由于高危因素的干扰,常常表现为先天发育不足,身体虚弱,要特别的喂养指导、训练指导。只要及时给高危儿特殊的关爱、特殊的训练,大多数高危儿的预后都是比较乐观的。其智能发育及体格发育都会赶上正常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