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公众号

产前攻略

早产儿出生率逐年上升 呼吁社会关注早产问题

   11月17日是“世界早产儿日”。17日,我院发布早产儿数据,专家表示,早产儿出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呼吁社会关注早产问题,减少早产导致的健康问题和死亡。

  早产儿出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我孩子的情况有没有好转?”“孩子今天吃了多少奶粉?”“孩子睡的好吗?”……昨日下午3点多,在新生儿医学中心外,不少家长争着询问医生,希望能够第一时间得知宝宝的近况。他们之中就有一部分人是早产儿的家长。

  “目前,我们新生儿医学中心共有64名患儿,其中早产儿36名,胎龄低于28周的超未熟儿2名,体重分别是1.07千克和1.4千克。”儿科主任邓晓毅告诉记者,世界卫生组织将胎龄小于37周、出生体重小于2500克的新生儿称为早产儿。有数据显示,我国早产儿的出生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已经从1985年的4.5%上升至目前的8.1%。因为我院负责承接全市高危因素产妇,因此我院早产儿的出生率要高于这个数据。数据显示,2014年,我院早产儿占新生儿出生比例的13.1%,今年1-10月份,早产儿占新生儿出生比例的10.9%。他们曾成功救治过一名胎龄27周多,体重只有800多克的早产儿,这个宝宝只有成人巴掌大小,因此也被称之为“巴掌娃娃”。

  邓晓毅主任告诉记者,现在 “全面二孩”放开,我国在迎来新一轮生育高峰的同时,由于新生儿基数的变大,再加上赶生“二孩”的高龄孕妇更是早产的高危人群,早产儿的数量或在未来会出现阶段性增加。早产儿由于发育未成熟,容易发生许多并发症和后遗症,药物、监护的费用又比较高,这使得一些家长难以承受,因此呼吁社会重视早产儿的特殊医疗保健问题,采取措施预防早产的发生,降低早产儿的死亡率,在实现人口增长的同时从根源上提升人口素质。

  早产儿要闯过五大关卡

  “早产儿自身产热能力较差,体温易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适中的环境温度能使早产儿维持理想的体温,早产儿室内温度一般应保持在24℃~26℃,湿度保持在70%~80%。对于低体温或体重低于2000克的早产儿,应该立即放入暖箱。”邓晓毅主任表示,另外,早产儿脏器发育不全,体重、吸吮能力、吞咽能力也都存在不同,这就要求医生、护士对早产儿护理做到无微不至。这些宝宝虽然看上去长得差不多,但他们病情不同,治疗药物、治疗方法、治疗时间、喂奶量等都不一样,就连宝宝一天的排尿、排便量都要严格称重记录。当然,除了医护人员的精心照顾外,早产儿还要闯过五大关卡,即呼吸关、感染关、喂养营养关、黄疸关、脑损伤关。

  邓主任表示,造成早产的原因很多,比如,双胎、多胎、前置胎盘、胎盘早期剥离、胎盘功能不全等。此外,还有母亲患有妊娠高血压、子宫畸形、严重贫血等,甚至母亲过度劳累、精神紧张等。为此,在适龄生育期,夫妻双方都应积极锻炼身体,养成良好的饮食和作息习惯,为生育健康宝宝打下良好的基础。孕期妈妈更应重视保健,定期做好产前检查,积极预防早产。对于这些过早到来的宝宝们,必须在医院进行密切的观察和护理,积极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早产儿喂养、护理很重要

  “早产儿呼吸浅、慢、不规则,吸吮力、吞咽力差,体温调节功能和各种反射差,觉醒程度低。因此,即便是出院后,家长也一定要遵从医嘱、定期检查,使早产儿在出现健康问题时能够得到及时的治疗。”邓晓毅主任表示,同时,家长在喂养和护理早产儿时也要格外小心。在喂养方面,因为早产儿要实现一个“追赶性生长”,因此,除奶量外,对维生素A、C、D及钙、铁等矿物质的需求量也相对比足月儿要多。出生体重1000克-1500克的早产儿,一岁时的体重可达到出生时的7倍;出生体重1500克-2000克的早产儿,一岁时可达到出生时的5倍半,而足月儿一岁时的体重一般仅为出生时的3倍。早产儿体重增长是否合理,是喂养是否科学的重要标志,一般每日增长体重25克较合理。另外,若不及时给早产儿补充营养,易患贫血和佝偻病,体质也会很弱。同时,由于母乳有助于提高孩子的机体免疫能力,因此,早产儿更需要母乳喂养,但由于早产儿胃容量小、胃动力不足,宜少量多次喂养。同时,要及时到医院做相应检查,以观察生长发育是否达标。

  此外,笔者了解到,在早产儿护理方面,家长要做好卫生消毒,给早产儿喂奶、换尿布前应洗手,其用具更要消毒。因为早产儿不能稳定地维持正常体温,所以在出生后要特别注意保暖,保持适宜的环境温度和湿度。

  邓主任表示,光线刺激可使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生率增高,生长发育缓慢,持续性照明会导致早产儿生物钟节律变化和睡眠剥夺。所以,要减少光线对早产儿的刺激,如拉上窗帘以避免太阳光照射,降低室内光线;同时,早产宝宝在母亲体内没有发育完全,便提前来到这个世界,爸爸和妈妈应给其更多的必要的身体刺激。而抚触是宝贝非常需要的亲密接触,有助于调节其神经、内分泌及免疫系统,增加迷走神经的紧张性,促使胃泌素、胰岛素分泌增加,同时减少孩子的焦虑情绪,增加睡眠时间和奶量。值得注意的是,父母的抚触动作要轻柔,同时观察孩子的反应。

  随着近年来早产发生率的不断提高,“早产儿”已成为备受关注的医学和社会问题。邓晓毅主任也同时呼吁政府和社会力量加强对早产问题的关注,强化相关研究,采取有效行动,切实减少早产导致的健康问题和死亡,进一步提高出生人口的素质和质量。